EN
SDG14 水下生物

中国近海海洋垃圾与微塑料分布变化分析(2020)

对应目标:14.1 到2025年,预防和大幅减少各类海洋污染,特别是陆上活动造成的污染,包括海洋废弃物污染和营养盐污染

 

 成果要点

l  分析了中国沿海22个典型区域漂浮垃圾分布与变化,发现2018年中国近海漂浮垃圾丰度比2010~2014年平均值下降约25%

l  2019年中国近海微塑料形态主要为纤维状、线状、颗粒状和碎片,区域分布特征存在差异,微塑料的平均丰度处于中低水平。

  

1. 案例背景

近年来,海洋垃圾与微塑料环境影响问题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目前逐渐从科学研究层面向实质性污染管控和全球联合治理方延伸。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框架内,减少塑料垃圾是防治海洋污染的重要指标之一但国际上相关数据还比较匮乏,该指标仍处于Tier II状态。中国相关业务部门和科研机构正着力开展相关的监测和分析工作,陆续取得了系列成果。

2. 所用数据

  • 海洋微塑料数据主要来源于自然资源部中国近海微塑料监测数据与生态环部《2019中国海洋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数据

  • 海洋漂浮垃圾数据主要为生态环部《2018年中国海洋生态环境状况公报》与国际期刊发表的文献数据

3. 方法介绍

本案例通过综合中国近海海洋垃圾与微塑料的调查监测数据、海洋公报数据及文献资料,系统展示中国近海海洋垃圾与微塑料的污染现状、区域分布,并结合历史数据分析了中国近海海洋垃圾与微塑料的变化趋势

4. 结果与分析

1中国近海漂浮垃圾的分布与变化监测结果显示

2015年以来中国近海漂浮垃圾丰度呈现减少趋势。2018年中国近海漂浮垃圾丰度比2010~2014年的平均丰度(3 207/km2)(Zhou et al., 2016下降25%

2018年中国近海漂浮垃圾中,塑料类垃圾的数量最多,占88.7%,其次为木质品类,占4.4%(图6-1)。塑料类垃圾主要为聚苯乙烯泡沫、塑料袋和塑料瓶等。

6-1. 2018年中国近海漂浮垃圾的种类与比例

 

结合22个中国沿海典型区漂浮垃圾分布情况发现,不同区域漂浮垃圾的丰度存在显著差异(图6-2),其中大连星海湾、象山皇城岳头州大埕湾、湛江观海漂浮垃圾的丰度相对较高。

 

6-2. 中国沿海22个典型区漂浮垃圾分布图

2)中国近海微塑料的分布特征

2019年中国近海微塑料形状、颜色、粒径及聚合物类型监测结果显示:微塑料形态主要为纤维状、线状、颗粒状和碎片。粒径范围在1.0~2.0 mm的微塑料占比相对较高。微塑料共有8种颜色,分别为白色、黑色、红色、黄色、蓝色、绿色、紫色和透明色,不同海域微塑料颜色比例存在差异。微塑料的类型以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PET)、聚苯乙烯(Polystyrene, PS)、聚乙烯(Polyethylene, PE)和人造丝(Rayon)为主。

2019中国近海微塑料丰度监测结果显示:渤海监测断面海面漂浮微塑料丰度为0.82/m3,东海监测断面海面漂浮微塑料丰度为0.25/m3,微塑料的平均丰度处于中低水平

5. 讨论与展望

减少海洋垃圾与微塑料污染是全球海洋治理的重要课题之一,需要各国携手共治。受限于目前对海洋微塑料污染科学认知的不足下一步需要加强海洋微塑料污染环境影响行为分析。目前中国近海海洋垃圾与微塑料的污染状况呈现改善趋势,但彻底解决海洋环境中海洋垃圾与微塑料环境问题仍任重而道远,需持续开展近海塑料垃圾与微塑料动态监测及基础数据的积累同时兼顾大洋与极地环境中微塑料的分布研究,为全球范围海洋垃圾与微塑料的治理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联系我们

地球大数据科学工程专项SDG工作组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邓庄南路9号

电话:86-10-82178900  传真:86-10-82178980  邮编:100094

网站:www.sdgs.casearth.cn  发送电子邮件至:casearth@radi.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