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SDG6 清洁饮水和卫生设施

东南亚红树林动态监测(2019)

尺度级别:区域
研究区域:东南亚
  
  红树林(Mangrove)是生长在热带、亚热带低能海岸潮间带的湿地木本植物群落,具有独特的海陆过渡特性,是海岸带具有重要的生态、经济、景观价值的湿地生态系统。红树林对全球环境及气候变化具有重要的指示作用,在维持海岸生物多样性、保护海岸带环境、防风消浪、护滩促淤、净化海岸水环境、保护农田村庄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红树林分布占全球总面积的一半以上,且主要分布在热带- 亚热带地区,故东南亚是“海上丝绸之路”沿线主要的红树林分布区。由于东南亚海岸带地区生态环境威胁突出,红树林湿地退化明显,但目前该区缺乏长时间序列的红树林动态变化的数据,为此,利用多时相Landsat 数据,获取了1990–2015年东南亚红树林分布及变化状况。

  

对应目标:6.6 到2020年,保护和恢复与水有关的生态系统,包括山麓、森林、湿地、河流、含水层和湖泊
  
对应指标:6.6.1 与水有关的生态系统面积随时间的变化
   
方法
  
  对选用的Landsat 影像经辐射定标、大气校正、配准等预处理后,参考Google Earth 中相同时相的影像,通过判断不同类型红树林的光谱特征、纹理特征、空间配置关系等建立解译标志,然后利用ArcGIS 软件完成矢量化,获得红树林的分布范围制图,并利用FAO(2007)、WMF(Giri et al., 2011)和吕婷婷等 (2015)提供的红树林数据集进行对比验证。

  

所用数据
  
  1990-2015 年1836 景Landsat TM/ETM 影像,用于红树林的长期变化监测;
  
  FAO (2007) 和WMF 红树林数据集,用于结果精度验证。

 

结果与分析

 

  利用1990/2000/2010/2015年的Landsat 遥感影像,提取了东南亚地区的红树林分布面积,并进行了1990-2015年东南亚红树林面积的变化提取(图2)。东南亚地区红树林占比面积最大的前三名分别是印度尼西亚(68%)、马来西亚(10%)和缅甸(9%)(图1)。1990-2015年期间,东南亚红树林面积总体呈减少趋势,其中越南、菲律宾、泰国、缅甸、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柬埔寨的红树林面积持续减少,新加坡红树林面积保持不变,中国近年来略有增加(图2)。
  

    图1. 1990-2015 年东南亚红树林面积变化图

  

  1990-2015年东南亚红树林面积持续减少,特别是越南、菲律宾、泰国、缅甸、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柬埔寨的红树林面积均呈减少趋势,这主要与近年来东南亚经济发展较快有关,特别是越南、泰国等地,大力发展水产养殖,导致较多的红树林湿地损失,变成了水产养殖塘。同时水产养殖等带来了环境的污染,又引起红树林湿地生境的破坏,导致红树林湿地面积减少。与东南亚各国不同的是中国近年来红树林面积呈增长趋势,反映了中国近年来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并实施了相关政策(如退塘还林、退塘还湿),从而带来了红树林湿地面积的增长和对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贡献。
  
  
  图2. 1990-2015 年东南亚各国红树林面积分布及变化
  
 成果要点
  
       1990-2015 年期间,东南亚红树林面积总体呈减少趋势,其中越南、菲律宾、泰国、缅甸、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柬埔寨的红树林面积持续减少,新加坡红树林面积保持不变,中国近年来略有增加。

  中国近年来红树林面积呈增长趋势,反映了中国近年来实施退塘还林和退塘还湿等保护举措的成效。

    

展望

    

  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具有开放性、脆弱性和复杂性,它往往生长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沿海地区,除自然因素的影响外,人类生产生活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红树林生长、面积、分布、健康和生物多样性。红树林面积随时间的动态变化,反映了对红树林的恢复和保护,侵占和利用,直接关联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相关政策的实施。
 
  在下一步的工作中,将重点关注:
    
  在技术方法层面,将进一步开展多源遥感数据监测红树林的研究,将高分辨率、高光谱、雷达遥感等数据应用于红树林监测,并利用深度学习等方法加强红树林的识别和提取,提高红树林信息提取的精度。
    
  在应用层面,将进一步开展“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红树林的监测,以期为该区域红树林资源的保护、恢复和合理利用提供信息支持。
      
  红树林

联系我们

地球大数据科学工程专项SDG工作组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邓庄南路9号

电话:86-10-82178900  传真:86-10-82178980  邮编:100094

网站:www.sdgs.casearth.cn  发送电子邮件至:casearth@radi.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