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SDG15 陆地生物

中国土地退化零增长跟踪评估及其全球贡献(2020)

    对应目标:15.3 2030年,防治荒漠化,恢复退化的土地和土壤,包括受荒漠化、干旱和洪涝影响的土地,努力建立一个不再出现土地退化的世界。

    
 成果要点

         基于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UNCCD)的框架体系与地球大数据,率先开展了全球一致、空间可比的国别尺度土地退化零增长基准及进展的监测评估工作。

         中国土地退化零增长趋势持续向好,与2015年相比,2018年净恢复土地面积同比增长60.30%,土地恢复净面积约占全球的1/5,对全球土地退化零增长贡献最大(排第一位)。

 

1. 案例背景

      SDG 15.3实现土地退化零增长的世界SDGs的重要目标之一(United Nations, 2015)。然而,土地退化的定义一度争议较大,其核心恰在于对不同退化过程、起因、特征与危害的分歧,这直接导致了不同土地退化评估结果差异巨大(全球4%~74%),严重影响了国际社会对全球/区域土地退化真实状况的科学认知和准确判断,进而影响其切实行动和有效防治。

  当前,联合国SDGs跨机构专家组(IAEG-SDGs)确定了SDG 15.3.1的监测指标体系(框架),即土地覆盖、土地生产力与土壤有机碳,UNCCD与地球观测组织土地退化零增长(Group on Earth Observations Land Degradation Neutrality, GEO-LDN)倡议等以此为基础针对数据选取及分析方法也进行了研判,形成了《SDG 15.3.1评估良好实践指南》(Neil et al., 2019)。然而,目前尚未有全球尺度上的、空间明确的SDG 15.3.1基准及动态进展的结果发布;这与数据可用性、方法不确定性及政治敏感性直接相关。尽管如此,从科技创新促进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角度来讲,一个符合联合国SDG 15.3.1监测指标体系、全球可比且空间明确的SDG 15.3.1基准与评估结果仍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2019年,地球大数据科学工程开展了2000~2015年全球土地退化基准评估,并形成了国家尺度的土地退化零增长(LDN)报告。持续跟踪SDG 15.3.1进程,是保障实现SDG 15.3的必要前提。为此,2020年我们以UNCCD设计的土地退化零增长监测框架为参考,开展了全球SDG 15.3.1进展的评估(以2015年为基准年),并重点分析了中国土地退化零增长动态及其全球贡献。

2. 所用数据

① 2000-2015年SDG 15.3.1评估结果数据(Guo et al., 2019

② 20152018年全球土地覆盖数据,欧洲航天局提供,空间分辨率300 m

③ 2000~2018年增强型植被指数(Enhanced Vegetation Index, EVI)数据,空间分辨率500 m

④ 全球土壤有机碳数据,国际土壤信息参比中心(International Soil Reference and Information Center, ISRIC SoilGrid 250,空间分辨率250 m

⑤ 全球生态分区数据(RESOLVE Ecoregions 2017

⑥ 200520112015年《中国荒漠化和沙化状况公报》

 

3. 方法介绍

      在2000~2015年基准评估基础上,利用一致的土地覆盖、土地生产力与土壤有机碳三个子指标开展2015~2018年动态评估。针对土地覆盖子指标,利用20152018年的土地覆盖转换矩阵实现土地退化与恢复评估;针对土地生产力子指标,通过分析2004~2018年的变化趋势来进行动态评估,分别将显著增加、显著降低及其他变化定义为恢复、退化与稳定三个状态;针对土壤碳子指标,通过IPCC提出的土地覆盖变化与土壤碳变化的对应关系来完成评估,并最终分为退化、恢复与稳定三个级别。综合土地覆盖、土地生产力与土壤碳三个指标评估2015~2018年动态,评估原则为任一指标退化则定义为退化。然后通过与2015年全球土地退化基准相结合,判断2018年全球SDG 15.3.1实现情况。

4. 结果与分析

      2015~2018年全球土地退化动态变化如图1所示。统计分析可知,2015~2018年间SDG 15.3.1趋势整体向好,但存在一定空间差异。中国2015~2018年土地退化零增长趋势持续向好,土地退化净恢复面积同比增加了60.30%2018年中国土地净恢复面积占全球17.76%(排名第一),与2015年基准年占比(18.24%)基本相当,对全球土地退化零增长贡献最大。
     
    图1. 2015~2018年全球土地退化基准与动态空间分布
  
    从中国2015~2018年土地退化动态数据(图2)来看,恢复占比29.16%,退化占比1.56%,稳定占比69.28%。对于呈变化趋势土地,结合2015年基准情况,持续恢复占比41.96%,稳定转为恢复占比28.05%,持续退化占比1.21%,稳定转为退化占比2.32%。特别是,2015~2018年的4年期间,原有退化土地中退化加剧的有4.62×104 km2,实现逆转的有8.02×104 km2,体现了中国在土地退化恢复方面的成绩。与此同时,不同土地覆盖类型的土地退化形势也不尽相同。从2018年不同土地覆盖类型统计情况来看,当前退化主要发生在耕地和草地类型;从退化与恢复比例情况来看,中国林地在LDN目标实现上表现最好,耕地尽管存在一定退化但恢复比例更大,因此未来LDN目标实现压力不大,草地与荒地面临一定风险,当前退化/恢复面积分别为24.04%39.73%,考虑到气候变化背景的不利影响未来应予以格外关注。

   

    2. 中国2015~2018年土地退化动态及现状统计分析

5. 讨论与展望

       案例参考UNCCDSDG 15.3.1评估良好实践指南》,利用国际共享数据集,实现了SDG 15.3.1的跟踪监测,评估了中国土地退化零增长趋势,并在全球一致、可比的数据基础上明确中国土地退化零增长对全球的贡献,为争取SDG 15.3.1的实现提供了重要信息支持。

     案例所用方法为面向全球尺度的可操作性方法,强调符合IAEG-SDGs指标体系,结果全球一致并可对比。因此,该结果并不代表具体国家地区有关SDG 15.3的准确数字,因这一尺度考虑的退化过程与指标体系更为复杂。然而,这不妨碍案例成果对了解国家及区域尺度SDG 15.3实现进程的重要参考作用。基于地球大数据视角的中国土地退化零增长实现情况与趋势,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发布的2004年以来,中国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连续三个监测期保持双减少,中国实现荒漠化土地零增长的结论一致。

     需要指出的是,恢复与退化的评估严格对应于评估的时间周期(UNCCD科学框架),存在着评估结果为恢复但实际仍处于退化水平的情况。因此,在看到土地退化零增长积极进展的同时,尚需认识到中国土地退化面临形势仍较为严峻。未来应加大科学保护与治理力度,提升土地退化零增长监测方法体系与能力,以争取在2030年实现更高水平土地退化零增长。

     

    

    

 

    

联系我们

地球大数据科学工程专项SDG工作组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邓庄南路9号

电话:86-10-82178900  传真:86-10-82178980  邮编:100094

网站:www.sdgs.casearth.cn  发送电子邮件至:casearth@radi.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