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SDG15 陆地生物

中国森林保护比例指标(2019)

尺度级别:国家

研究区域:中国
  
  森林生态系统对维持物种多样性、生态过程和生态功能有重要的意义,同时还能提供人类生存所必需的重要资源。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森林生态系统保护的一种最主要方式,但缺乏较高精度的不同类型的森林生态系统分布图。以地球大数据工程的数据与方法为基础,本报告识别出了不同类型森林生态系统的分布及其保护关键区,并对其在自然保护区的保护比例进行了分析。
  
对应目标:15.1 到2020年,根据国际协议规定的义务,保护、恢复和可持续利用陆地和内陆的淡水生态系统及其服务,特别是森林、湿地、山麓和旱地
  
对应指标:15.1.2 保护区内陆地和淡水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场地所占比例
  
方法
  
  以30米分辨率的中国环境灾害卫星(HJ-1A/B)和美国陆地卫星(Landsat OLI)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在大量地面调查样点构建的分类样本库支持下, 采用面向对象的多尺度分割、决策树分类的方法得到生态系统分类图。其中森林生态系统分为针叶林、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和稀疏林4个二级子类和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针叶林、落叶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和稀疏林6个三级子类。以此结果为基础,结合中国植被图进行重分类,得到了更为详尽的生态系统分类图,其中森林生态系统被分为343个子类。
  
  为识别森林生态系统的保护关键区及其保护现状,报告选取了濒危性、特有性、典型性、完整性等一系列指标构建了重要生态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对关键生态系统进一步划分为极重要、重要、较重要三个等级,并对森林生态系统及其保护关键区与自然保护区进行叠加,得出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的保护状况,提出森林生态系统的保护空缺区域。
  
所用数据
  
  卫星数据包括30米分辨率的HJ-1A/B卫星数据和Landsat卫星数据;
  
  地理空间数据包括1:100万植被图、自然保护区空间分布数据等。

  

结果与分析
  
  研究发现,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的总体保护比例为11.0%,但不同类型差异较大。三级分类的6类森林生态系统中(图1),保护比例由低到高的类型为常绿阔叶林、常绿针叶林、针阔混交林、落叶阔叶林、落叶针叶林和稀疏林。其中常绿阔叶林保护比例不足10%,稀疏林的保护比例最高,为18.2%(图2)。而343类森林中,有的全部得到保护,有的基本没有得到保护。这一结果表明中国不同类型的森林生态系统保护比例差异较大,保护比例较低的森林需进一步加强保护。
  
  森林生态系统保护的关键区域中,极重要、重要、较重要等级的森林在自然保护区的覆盖比例依次为20.29%、12.58%和11.53%,表明重要性较高的森林得到较好的保护,但在云南西北部、西藏西南部、吉林东部和黑龙江北部还存在显著的保护空缺(图1)。
  
  图1. 不同类型森林生态系统及保护关键区在自然保护区的保护状况

  
  图2. 森林生态系统的保护比例

  
  图3. 四川平武县王朗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
  
 成果要点

  融合卫星遥感和中国植被图将中国森林生态系统进行重新分类,并与自然保护区进行叠加,选取了濒危性、特有性、典型性和完整性等系列指标评价森林生态系统重要性,评估表明中国重要性较高的森林得到较好的保护,但在部分区域还存在明显的保护空缺。

  
展望
 
  充分考虑遥感光谱信息、现有森林生态系统的分布等信息,可以提高不同类型森林生态系统的分类精度,识别森林保护的关键区域,为森林生态系统保护效果的精确评估提供方法与数据支撑。
  
  为中国自然保护地空间布局优化、森林生态系统保护效率的提升等提供科学支撑,同时,报告的研究思路与方法可为全球其他地区类似工作的开展提供借鉴,促进全球森林生态系统的保护。

联系我们

地球大数据科学工程专项SDG工作组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邓庄南路9号

电话:86-10-82178900  传真:86-10-82178980  邮编:100094

网站:www.sdgs.casearth.cn  发送电子邮件至:casearth@radi.ac.cn